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新闻动态

    【人民日报】CUBA13载:追寻的,不仅是中国篮球新感觉

   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1-06-23 点击量:
    作者:薛 原 戴春光 来源:《 人民日报 》2011年06月23日23 版 发布时间:2011-06-23       09:01
     

     

        不是人人都能将兴趣当作自己的事业。在张宁飞30岁的时候,他找到了这样的事业——投身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(CUBA)的发展之中。

      那是1996年,张宁飞已是一名成功的浙商,穿梭于杭州和纽约之间,他和哥哥的家族企业年销售额已达数亿元。至今,他张口还能说出一连串美国大百货公司的名字,但当年埋首于“钱途”之中,他发现自己找不到源源不断的乐趣。

      2011年6月的一天,CUBA四强赛正在郑州大学举行,张宁飞和众人挤在一辆面包车里去赛场。快到体育馆,他指着路上络绎不绝的学生对同行者说:“他们都是去看CUBA的。”话语间的高兴不用掩饰。他现在的身份是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执行主席,日子繁忙而充满乐趣,“这是要干一辈子的事”。

      是体育也是文化

      CUBA擦亮品牌

      1984年,张宁飞考入浙江大学材料系,爱打篮球的他曾是校队的二中锋。大学时代让他困惑的一件事是:为什么参加全国大运会比赛时,碰到的对手全是专业运动员?这样的“大学赛事”,又如何能激起学校和学生们的参与兴趣?

      1996年,商海有成的他回校看望教练陈南生,闲聊间,谈起能否赞助大学篮球赛事。当时担任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副秘书长的陈南生约他去北京,和大篮协秘书长、中国人民大学的龚培山教授聊聊。

      这一次见面,促成了CUBA最初的构想。他们对中国高校体育和篮球发展的理念、高校体育文化内涵的共识,汇聚为一个目标——创建真正的大学篮球联赛。张宁飞还为CUBA琢磨了一句口号,“中国篮球新感觉”。1998年,首届CUBA联赛亮相。

      感觉无疑是全新的。刘欢为联赛创作的主题歌响遍大江南北的高校体育馆,“CUBA,我们一起来;CUBA,我们同在……”首届联赛,有26个省市的600多支高校篮球队,近万名学生球员参加了各个阶段的比赛。当大学篮球的根基开始尝试真正扎向校园,得到的是“井喷式”的反馈。到今年刚刚落幕的第十三届联赛,参赛队伍扩展到上千所高校,球员们为学校而战,上座率不用担心,职业联赛的赛场上,也开始出现大学培养出的球员的身影……CUBA已成为中国高校体育难得的品牌。

      在陈南生看来,走过13个赛季的CUBA能有今天的繁盛景象,“其实也不是我们做了什么特别的事,就是按照教育的规律、人的成长规律去运作。”

      “体育从来就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让体育回归教育是大势所趋,CUBA就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积极实践。”张宁飞说:“中国已是奥运强国,但只有当学校体育蓬勃发展,才能变成真正的体育强国。”

      本届联赛中太原理工大学男、女篮双双打入四强,该校党委书记姚芝楼用“感谢CUBA”来形容这项赛事对高校的意义,“因为CUBA给了我们一个极佳、极广的平台,让大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。CUBA带给校园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比赛,更蕴含着团队奋斗、永不放弃的精神,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。”

      能够从创立之初就一呼百应,是因为CUBA顺应了高校建构校园文化的大势,这也是CUBA的内涵有别于职业联赛之处。体育有着贴近青年人的“天然优势”,CUBA以篮球为载体,应运而生,填补了校园文化中本不该缺失的体育色彩,也由此大放异彩。

      理想与现实之间

      CUBA任重道远

      2002年,张宁飞正式脱离家族企业,将全部身心投入CUBA之中。这一让家人难以理解的举动,在他而言,倒没有太多的心理挣扎,他已决定将此作为一生的事业,成败也并非金钱可以衡量。他的理想是将CUBA建成一个像美国大学篮球联赛那样组织严密,运作规范,广受关注,具有良好品牌形象和巨大品牌价值,能够大量培养和输送各类篮球和体育人才的赛事体系。他也曾认真研究过美国大学篮球联赛的模式,并在CUBA中有不少借鉴。

      不过,中美两国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大有不同。美国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基本都出自高校,而中国则是从业余体校到专业体工队相对独立的培养链条。CUBA希望探索高校培养体育人才的“中国模式”,其中蕴含的一层深意,在于强调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,通识教育的不可或缺,这是不管从事篮球还是其他任何运动都应具备的基础,这是从“成人”到“成才”的基本逻辑。因此,CUBA严格禁止在专业体工队注册的球员参赛,力图通过这样的倒逼机制,去打通新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。为此,联赛还曾出过“重手”,取消数支名列前茅但球员资格违规的球队成绩,以此表明自身的坚决态度。

      在张宁飞看来,CUBA“培养高校篮球人才”的目标应该不仅限于运动员培养,“优秀的教练员,优秀的裁判员,优秀的工作人员及优秀的球迷。这些群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国家的‘篮球人口’。CUBA具有这样的潜质。”

      扎根校园,CUBA有着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,但也面临发展瓶颈的制约,那就是高水平教练员的匮乏以及训练体系的不完备。长久以来,中国竞技体育的优质资源基本集中在体育部门,CUBA除了可以为校园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,更希望培养出足够多能够走上职业联赛赛场,直至披上国家队战袍的球员。但CUBA作为一个新体系的先行者,能走多远,能攀多高,既取决于自身的努力,也有赖于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形成的整体发展环境。

      因此,近年来,已有不少专业队教练转投高校,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,但距离真正形成“高水平球员生产线”尚有距离。本赛季男篮冠军永利娱高ylg060net队的主教练林小霖原本执教福建青年男篮,他觉得:“大学球员在基本技术、身体素质等方面与专业球员还有很大差距,每次训练时,在基本功和细节上就要花一个多小时。”这样直观的感受,也道出CUBA的任重道远。

      “我们做的是一件与体育改革关联,与中国体育未来关联的事”,陈南生说。

      “我不是赞助商,不是慈善家,也不是体育或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。说起来,我只是一名业余的篮球爱好者。但我也是CUBA的组织者、参与者、推广者。”这是张宁飞对自己的定位。在陈南生看来,张宁飞“有相当的理想主义色彩”。张宁飞自己则觉得:“CUBA要实现自己的目标,可能需要20年、30年,甚至几代人,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加入。” 

        原文链接:http://paper.people.com.cn/rmrb/html/2011-06/23/nw.D110000renmrb_20110623_1-23.htm?div=-1

    Baidu
    sogou